中国软件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软件百科

软件百科

「人汽」软件定义汽车?现在还早了点

中国软件网2023-01-17软件百科视力训练软件
抠图什么软件好,视力训练软件,隐藏号码的软件,「人汽」软件定义汽车?现在还早了点,抠图什么软件好,视力训练软件,隐藏号码的软件按照华尔街的规矩,财报电话会议,基本上就是股东和分析师发难的质询会。被质询的高管,一般是CFO、COO,也有C

「人汽」软件定义汽车?现在还早了点

「人汽」软件定义汽车?现在还早了点,

  抠图什么软件好,视力训练软件,隐藏号码的软件按照华尔街的规矩,财报电话会议,基本上就是股东和分析师发难的质询会。被质询的高管,一般是CFO、COO,也有CEO亲自出来。不甩质询的譬如马斯克、乔布斯,被认为是有资格狂放不羁的。其他人还要西服革履、一板一眼地回答尖锐问题。

  理想汽车CFO李铁,在解释“其他收入2.8亿元”的时候,就老老实实讲,被北京市认定为“软件公司”,增值税即征即退。这个条件多半在引资的时候谈好了,现在爆出来,只不过让大家长长见识。

  汽车公司,甭管是不是新势力,能否被认定为软件公司?理论上当然不能,您卖的是车呀,杠杠硬的那种,不能因为车里包含的代码多一点,就当做软件公司了。要不然试试把软件拎出来单卖,看看卖得动不?

  其实有这么做的,譬如特斯拉。FSD套件,收你一万刀(中国这边是6.4万元),一点都不贵。中美一视同仁这一基操,值得尊重。但是中国这边听说购买率只有2%,基本都不买账;全球购买率也只有11%。

  听说小鹏的FSD套件购买率貌似稍好一些,XPILOT终身服务费3.6万元。XPILOT 3.0的渗透率“接近”20%,3.5有“相当多”的用户选购,4.0……呃,4.0发布了,新车(G9)也支持了,铺开还得等些日子。

  小鹏的FSD购买率虽然没个准数,但似乎应该比特斯拉好一点,看来,客户不大在乎哪家的FSD是不是真的管用,就算有想尝鲜的,便宜才是王道。

  这就尴尬了,说好的软件定义汽车呢。互联网企业进入汽车业以后,有个坏习惯也带进来,那就是制造概念的时候,往往“忘记”加上时态状语。软件定义汽车,从长远来看是非常有可能的,但在这些家伙的嘴里,让你误认为此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PC和手机,都经历了完整的硬件和软件“王车易位”的过程,硬件从核心逐渐过渡到为软件提供工作平台。当软件与硬件充分解耦的时候,而且硬件升级空间已经不大,软件基本上决定了产品力和主要价值,这个时候,就可以说“软件定义了XX”。

  什么叫“解耦”?用通俗的话讲,软件和硬件没有直接关系了。硬件充分标准化,软件可以在跨硬件平台上运行。

  按照这些标准,汽车作为硬件,显然没有充分标准化。机械平台方面,大厂逐渐理顺了自家产品系列,把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产品线,归类到几个标准平台上,然后像揉面一样抻长压短。这样可以节约开发时间,同时促使零部件品种尽量少。目的减少成本,和新势力打擂台。在轰轰烈烈的新能源进程中,平台标准化的进展非常快。

  至于小厂,其实没必要,因为产品线太短,一共就三五条枪,平台化反而是浪费。新势力也不怎么提平台的事,因为它们主力产品都源于一个平台。

  而与软件关系比较密切的E-E架构,都是各玩各的,压根没有标准化。IBM奠定硬件基础,微软统一了操作系统。到了手机端,竞争的结果就是iOS和Android,其它不是衍生系统,就是自我终结了。

  不过,互联网基因比较浓厚的新势力,的确加速了E-E架构的进化。从独立功能控制到域控制,再到跨域计算,把算力一再上收,最终的形态很清楚,就是所有计算都收到中央算力这边(包含协处理器)。

  这也涉及到软件标准化的进程。在独立的ECU阶段,软件和硬件紧密结合,Tier1直接开发软硬一体的功能包,主机厂只负责提任务书和安装功能包,包里都是啥代码,主机厂是不管的,软硬件捆绑得很紧。对软硬解耦最不开心的就是Tier1。

  传统时代,要改个功能,必须重新敲代码、烧写,改车内线束,主机厂验证起来很麻烦。因此传统主机厂都有“设计冻结”的需求,到了某个开发时段,所有功能都验证了,跑车都跑了,这时候谁也不能再动设计。这个工作方法,到了如今这个阶段就有点不适应现实了。

  因为开发时间太短了,原来4、5年,现在1、2年,设计根本没达到“冻结”的成熟度。特别是软件,总是根据反馈不断地改。OTA应运而生,说好听点叫迭代,其实就是众测。

  然而,如果OTA只能修改车机应用层,但无法修改底层逻辑,还是解决不了缺陷。必须要开发SOA架构,即面向服务的架构。和VC++当年面向对象编程一样,刚一提出概念来,石破天惊,现在都成了天经地义的了。

  所谓“服务”,也别太神化。其实就是几个功能的逻辑组合(而非硬件组合),这样改某个功能,就不用全身动大手术。与此要求相适应,设计了共同的服务接口,即统一封装、统一语言、统一安全机制,这样就可以穿透数据访问层,直抵逻辑层。OTA也就有了充分地修改底层逻辑的授权。

  这其实就是中间件的设计思想。有人叫”逻辑层“,也有人叫“中间件”。反正就在硬件及操作系统之上、应用软件之下,是汽车软件架构中重要的基础软件。

  听上去很好对吧?但是如果ECU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框架、语言都不统一,就无法复用,甚至不开放底层访问。

  软件通用化,先革独立ECU的命。软件从开发到固化,都要标准化、私域化,形成的软件必须可移植、可迭代和可拓展。计算过程也由中央计算层层分发,这就形成了脱离硬件的软件层。

  目前,只有特斯拉、大众和为数不详的新势力,构建了OS内核和规模化应用。但从行业角度,软硬件解耦还在初期阶段。刚接受了软件企业开发思路的主机厂,都将底层基础软件,作为开发重点,然后普及到旗下每一个车型上。至于大家一起,形成两三个通用软件平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此之前说软件定义汽车,可以说是一种预言。现在拿来当卖点,就有点不厚道了。

  在2010年之前,跨国车企打算形成标准化接口,这其实就是形成标准化硬件的节奏。当时还成立了相关标准化组织,但后来因为各怀鬼胎,此事被拖拉了很久,现在特斯拉为首的新势力崛起,将开发节奏带起来了,接口标准化这事,从协调变成打乱仗了。最终出来收拾局面的,可能是几家市占率最高、技术和品牌比较强势的企业。他们议个章程,大家跟进。

  现在,还没掐出个子丑寅卯,距离江山一统还早得很。我们还要看到,智能汽车比手机和PC复杂多了,算力的两端,即传感器和执行机构都更多、更麻烦,有很多前置计算(譬如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的点云融合),以至于软件标准化更难做。

  但这是确凿无疑的大趋势。技术标准谁说了算,往往不是技术最先进的那一家(多数情况下很难判断谁更先进)。可能同时整合为几个方案,然后市场来选择一个优胜者。市场规律,优胜劣“带”,没毛病。

  这里面,其实透露了“软件定义汽车”成立的重要先决条件,即先有商业成功,后有标准化。谁能在智能化上得到市场广泛认可,谁就能“私器公用”,最多在基础方案上做点妥协,但是基础方案一定是头部企业提出来的。在智能化时代,王者尚未诞生,充其量有几个候选人而已。

  在未来,软件竞争力取代硬件,成为汽车的核心竞争力。这与软件标准化不矛盾,因为后者更多是设计和生产的标准化。对于用户而言,他们只会看到万花筒一样的功能。届时,硬件仍然重要,仍然是基础,但软件则提供了更多的价值和区分度。到那时,享受点“即征即退”,大家也就不必腹诽了。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