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软件头条

软件头条

闹钟提醒喝水、锁屏工作自律软件渡人能渡己吗?

中国软件网2023-01-02软件头条app拍照软件
ps软件价格,app拍照软件,千寻软件,闹钟提醒喝水、锁屏工作自律软件渡人能渡己吗?,ps软件价格,app拍照软件,千寻软件“自律给我自由”这个口号深入人心,但想要做到自律谈何容易。健康的生活习惯需要一定时间养成,而中途有太多的因

闹钟提醒喝水、锁屏工作自律软件渡人能渡己吗?

闹钟提醒喝水、锁屏工作自律软件渡人能渡己吗?,

  ps软件价格,app拍照软件,千寻软件“自律给我自由”这个口号深入人心,但想要做到自律谈何容易。健康的生活习惯需要一定时间养成,而中途有太多的因素可以诱导我们失败。为了帮助用户养成好习惯,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自律软件,小到提醒你喝水,大到手机强制锁屏,满足各类需求。用户量有了,但自律软件能赚钱吗?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你总是忘记喝水,有喝水羊驼、柠檬喝水智能提醒喝水; 如果你做事不够专心,有Forest、禅定空间锁住手机屏幕直到任务完成; 如果你不能坚持健身、阅读,还有自律养成等打卡软件提醒你; ……

  为了帮助我们自律,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自律软件”,然而这些软件真的有用吗?能渡人能渡己吗?

  人的意志有限,意志力也各不相同,仅靠个人的意志难以实现自律,更不了解变得自律的底层逻辑,这就给了“自律软件”存在的理由。

  但是大部分人通常刚开始使用这些自律软件时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严格执行,但慢慢地随着意志力越来越薄弱,执行越来越差,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我们使用这些软件,无非是想坚持做某一件事,例如按时足量喝水、坚持健身打卡;或者是坚持不做一件事,例如在工作/学习时保持专注,不刷手机。

  福格行为模型很好地解释了行为是怎样发生的, B(行为)=M(动机)A(能力)P(提示)。即要想让行为发生,必须要有做出该行为的动机、完成该行为的能力、提醒该行为发生的触发物,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自律软件的内在原理也蕴含其中。

  就拿Forest软件来说,它的机制设置的重心放在了“动机”上,每一次的学习都是在“种树”;而一旦退出专注任务,这颗树苗就会枯死。人性喜欢规避损失,不愿意看到自己种下的“树苗”被破坏,因而就只能继续下去。

  以锁屏类软件禅定空间为例,在专注期间内打开手机会看到倒计时提示,且并没有退出按钮,只有电话、短信、相机等几个基础功能。如果想强制退出,它会要求开启应急退出功能(付费),否则就乖乖等待时间过去吧。

  这一系列操作和等待下来,我们玩手机的意愿将会大大降低,一旦产生“这么麻烦,干脆算了”的念头,也就能够成功继续坚持了。

  与这种提升行为的难度类似的操作还有很多,例如把手机放到一个不易拿到的地方、把手机锁进抽屉里再把钥匙藏起来……虽说有些滑稽,但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这是打卡类软件最常用的措施,APP会准时提醒你喝水,如果你没有及时勾选掉还会在几分钟后“卷土重来”,反复提醒你。

  内部提示是最有效的,喝了就想喝水,饿了就想吃饭,但这取决于身体,我们无法控制;行为提示是指做完某件事后,非常自然地提示做另一个件事(例如吃完饭后擦嘴),不过行动只取决于前一件事,而且培养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外部提示就是这类软件唯一能采用的方式,当然弊端也很明显,就是我们的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上的时候,会主动忽视更不重要的事,比如在提交报告前最紧张的时候,哪怕闹钟响翻天我们也不愿意去喝水。

  无论市面上的软件有多么五花八门,总结起来无非就是从动机、能力和提示着手,但行动是三种必须要三者同时发生作用,缺一不可,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自律软件不能真正让人变自律。

  自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约束的行为,自律软件帮我们更容易“自律”,但是帮助是否有用、有效、可持续,这是我们评价一个自律软件是否真的让人自律的关键。近些年的自律软件是有很多创新之处,但也依旧难逃自身的通病。

  以近些年表现比较亮眼的自律软件Forest为例,它确实有在很努力地、想方设法地让人保持专注,生怕你不够自律。也确实有人愿意为了获得奖励/规避损失而坚持下去,一定程度上能够做到仅靠意志难以完成的事。

  每当完成一个专注任务后,都会给到“树苗”奖励,从而让用户产生“完成——给到奖励——分泌多巴胺——刺激更积极的行动——完成得更好”的上瘾循环。

  如果没有自律软件,个人很难做到每完成一件事后都给到自己奖励(激励),我们会认为做到是理所当然的事,但这样就不存在积极的正反馈闭环,久而久之,靠意志力也就撑不下去了。

  本来专注学习是一件哪怕不枯燥,也算不上多有趣的事情。Forest通过游戏化的机制设计,将枯燥的专注注入了一丝趣味,在通过巴浦洛夫条件反射机制,将专注和趣味联系起来。

  例如坚持健身300天,其实是没有多大感知的,然而通过“树苗数量”的方式辅以记录,我们就可以知道原来在不知不觉间,自己竟然已经坚持健身了300天,已养育出大片大片茂密的“森林”!(多么厉害啊,赶快发朋友圈炫耀一下!)

  外在动机包含奖励和惩罚,动机的强度取决于奖罚的强度。它不够可靠有几个原因:会降低多巴胺的分泌、习惯后无法独立工作、大脑容易与意志抗争,难以坚持等。 内在动机分为基于目标的内在动机,以及基于过程的内在动机。前者的弊端在达到目标后阈值会不断提升,需要努力做得更好才会产生愉悦感;后者是最有效的方式,既能完成目标,又能享受当下的快乐,但这是自律软件根本无法做到的。

  每次说服自己采取并非内心真正愿意的行动,都在消耗意志。而人的意志是有限的,一旦耗尽了所有的意志资源,理性将会无法动用,情绪将会占据上风,在这时我们只会在情绪的支配下做它想做的任何事。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一旦有了破窗效应,后续就更加难以坚持了,长久以来的坚持,可能在一次失败面前,溃不成军。

  究竟是为了学习而自律,还是为了看起来自律而自律?为了做而做,这怎么听都是一场讽刺。

  最为典型的是喝水软件,为了每天多喝水,需要再花里胡哨的界面上进行一顿猛如虎的操作。与其拿这个时间精力在手机上勾勾选选,还不如直接拿起水杯喝水来得直接。

  在喝水软件的提醒下,我们可以坚持按时足量喝水了,那健身呢?是不是要再下载一个提醒健身的软件?

  自律是一种能力,一种可迁移能力,如果能坚持早起,那就一定可以做到坚持健身,就可以随心所欲控制自己的意志,做内心真正想做的事。这种能力,是自律软件根本无法培养的,甚至还会让你产生依赖性,摧毁你仅有的自律能力。

  自律软件说到底无非是一个工具,而工具用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会不会用,以及他们怎么用。如果不懂自律背后的底层原理,就难以发挥产品的真正作用。

  在华为应用市场上,Forest累计下载量即将破亿,番茄钟TODO也累计超2亿,这足以证明自律软件是很有市场的。但这个市场竞争太过激烈,入局门槛很低,难以做出差异化。

  一方面由于自律软件APP的用户年龄层偏低,以学生为主,这类人的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较低。

  另一方面是变现渠道单一,收入一部分来自广告投放,另一方是会员费用。自律软件在广告投放上会比较节制,毕竟这与产品的理念相悖。而会员功能并非用户刚需,常见的付费点是多样式、功能限制、增值功能等等,但在没有培养起用户粘性之前,用户的付费意愿普遍不高。自律本身就是抵抗人性,为了一个让自己感到痛苦的工具买单,难!

  以水杯为例,水杯是售卖主体,提醒喝水的APP则是增值服务,用来提醒用户按时喝水、记录每日饮水量,通过数据给到健康建议等等……竞争差异化就打出来了。

  与此同时,APP也能为水杯导流。什么?你嫌每天手动提醒记录喝水太麻烦?买个配套的杯子就行了,高效解放双手!

  目前市面上我只看到一款水杯是有提醒喝水的功能,每一个小时水杯就会响起“滴滴”声和光圈提示,尚且不说使用体验太差,无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更重要的是凭什么卖158元?真当大家都是……(好吧,也有1000+人付款)。

  或者其他工具类产品结合这方面的特性,打造亮点功能,例如笔记类软件,开发专注写作模式,过滤一切外部信息等,这些都能够解决用户的“痛点”,而且变得自律就要求用户每天过来打开,能有有效提升日活。

  每个人都想变自律,却因为自律的“反人性”,我们难以通过自己的意志做到,这些“自律软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些问题。

  自律带来自由,但“自律软件”不能。要想成为一个自律的人,还的是掌握心流、行为、动机等底层方法论,通过训练培养,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自律的人,而不是靠自律软件表现得看起来自律的人。

很赞哦!